你问的这个问题其实挺有趣的。很多人用Telegram却不太清楚背后的机制,特别是对于使用中文界面的朋友来说。在国际化社交工具中,Telegram算是个性鲜明的例子。为了让更多人用上自如,企业社群和热心用户创造了各种语言包。Telegram的官方版本中包含多达100多种语言,而中文则是用户基数庞大的语言之一。
Telegram并没有官方的中文语言包。中文语言包大多是由开源社区或者第三方用户提供。这种方法有点像Linux开源软件,大家通过共享来提升整体使用体验。由于Telegram并不维护官方中文语言包,意味着它不会自动更新。每当Telegram更新新功能或用户界面变动时,用户需要手动下载语言包更新。监测一下第三方社区,比如GitHub,一旦有更新,通常用不了几天就会产生新的语言包上传。
为什么很多人对语言这种更新机制感到疑惑呢?因为像Windows、macOS等操作系统,语言包几乎都是随系统更新一并推进的。按照国外媒体的统计,Telegram目前用户已超过5亿,体量巨大。用户群有很大的力量来推动非官方的中文语言包更新。比较同类应用,在用户体验、交互规范和实时变化方面,Telegram的语言适配可说是最灵活的之一。
但这种灵活性也带来不便之处。用户是不能指望有一天打开Telegram时,中文语言包已经自动完美适配所有新功能的。反观国内社交软件,比如微信,由于在中国大陆市场广泛应用,公司会为新功能推出完备适配的多元语言包。这也是为什么有时候大家更倾向于本土化产品的原因之一。国内市场用户的使用习惯与服务标准要求较高,企业会进行严密的用户需求调研,然后推出与之相匹配的语言包更新。
当然,也有些科技爱好者认为这种手动更新的方法能给他们带来一种参与感。语言包的更新不仅仅是翻译工作,也是一种国际文化的碰撞与融合。每位用户的贡献都很重要,他们在使用中发现的问题反馈给社区,由那些具备编程和翻译技能的人来维护和更新。你可以把它理解为一种自发的“众包现象”。用户自己动手更新语言包的乐趣,与翻越伟大防火墙类似,是交流与自由的象征之一。
有的用户可能会担心,因为下载非官方语言包,甚至有人担心自己的信息安全。Telegram的架构让这种担忧不太必要,因为它的基础通讯功能与语言无关。不同于微信、QQ,Telegram的每次聊天都有自己专属的加密协议,聊天记录不会留在服务器上,用户体验过的安全感总能让人放心。
不少技术达人也将其视作学习编程或语言的机会。有人通过创建新词来了解词汇的背景,也有人通过维护语言包来熟悉接口与编程逻辑。根据市场统计,编程和语言类的学习者每年增加约15%,这些人里面有不小的比例开始涉及到实战项目,其中包含像Telegram语言包这样的实践。
如果完全不想手动搞这套操作,总还是有懒人包的选择。网上有些网站专门提供现成的语言包,比如Telegram中文语言包下载。这样一来,尽管失去了动手体验的乐趣,但省去了来回折腾验证的复杂步骤,对于只想体验社交产品而非技术细节的普通用户来说,这种方式还是蛮省心的。
总之,Telegram的中文语言包更新依赖于用户社群,无自动推送机制。因此,喜欢DIY的朋友们大可动手试试,而偏向稳定使用的用户也有现成包可选。每个人对技术产品的使用态度不同,总会找到各自满足体验的方法。